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报告
自2005年以来,在省非遗中心精心指导和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下,我市按照省政府、省文化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创全机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目标,坚持“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的指导原则,联系保定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所辖25个县(市)的实际,确定前期准备,线索摸排,项目普查,材料制作和市级验收五个普查工作阶段,组织全市各县(市)文化馆、站人员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至今年4月份又对各县(市)普查工作进行了督查,成绩显著。
一、 主要成就
我市普查工作起步较早,先后三次组织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培训班,多次聘请专家来保讲课,保定市上下形成共识。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人员多次下县(市)辅导、指导、督导,抓后进、促平衡,抓重点、促发展,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卓有成效。因此,普查工作总体态势和质量良好,并取得十分喜人的成果。
(一)基本摸清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底
1、全市共收集非遗线索28328条,调查项目1652个。
初步摸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与分布情况,一是种类数量情况,调查项目涵盖17个门类100多个种类,其中民间文学128个,民间音乐532个,民间舞蹈235个,戏曲42个,曲艺56个,民间杂技30个,民间美术126个,民间手工艺403个,生产商贸习俗420个,消费习俗216个,人生礼俗632个,岁时节令185个,民间信仰143个,民间知识138个,游艺传统体育、竞技931个,传统医药51个,其他22个,由此可见我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生产商贸习俗、民间手工艺、游艺传统体育、竞技资源丰富。二是资源分布情况,从行政区域分布数量来看,由高到低依次为:安新县、定州市、曲阳县、诼州市、安国市、博野县、易县、涞水县、高碑店市、雄县、蠡县、阜平县、高阳县、定兴县、望都县、顺平县、唐县、涞源县、容城县、满城县、徐水县、南市区、北市区、新市区、高新区。三是传承人状况。普查中发现了一大批扎根民间的老艺人,不仅登记了他们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及健康情况,还进行了拍照存档。现保定市第一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档案已建立,市级第一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近期将公示,后报市政府公布。
2、建立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一是纸质档案。全市编撰了《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概况》、举办了“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展”,涞水县出版了《高乐古乐》、定州出版了《定州大秧歌》、高阳出版了《北方昆曲》、《高阳印染》,涿州出版了《十不闲》、《横岐调》,清苑出版了《冀中戏曲哈哈腔》,保定市出版了《中国直隶官府菜》、《平原抗日根据地民歌》,曲阳出版了《定窑文化及其造型艺术研究》等。二是电子档案。目前保定市所辖县(市)均以编写了《普查成果汇编》,所有普查形成的文字材料全部录入电脑,并刻盘,实行专人管理。三是照片档案。普查对所有普查项目进行了数码照相,共拍照五千余张。
(二)挖掘整理了一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及时抢救了本地区具有代表性或重大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是对全市濒危项目、高价值项目、特色明显项目、传承人年事已高项目、高潜力项目和影响广泛项目优先深入调查,进行录音录像和摄影等采集,及时加以抢救和重点保护,如徐水舞狮、高乐古乐、清苑哈哈腔、定州大秧歌、子位吹歌、保定老调、曲阳石雕、易水砚制作工艺等。
2、结合普查推出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及传承人。截止2008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项,省级29项,市级6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人,省级31人。在刚刚颁布的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我市又有18项上榜。保定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项已公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已审核确定。国家级项目是:曲阳石雕、子位吹歌、高洛音乐会、雄县古乐、燕子古乐、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易县东韩村拾幡音乐会、徐水舞狮、保定老调、哈哈腔、定州秧歌戏、定瓷传统烧制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鹰爪翻子拳、安国药市,省级项目是:曲阳石雕、子位吹歌、高洛音乐会、雄县古乐、燕子古乐、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易县东韩村拾幡音乐会、徐水舞狮、保定老调、哈哈腔、定州秧歌戏、定瓷传统烧制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鹰爪翻子拳、安国药市、白沟泥塑、易县摆字龙灯、横岐调、贤寓调、高阳河西村昆曲、高阳民间染织技艺、十不闲、花鼓落子、绞胎瓷制作技艺、芦苇工艺画制作技艺、槐茂酱菜制作技艺、刘伶醉酿酒酿造技艺、直隶官府菜系烹饪技艺、蠡县二踢脚制作技艺、涞水踢球、府内派传统杨氏太极拳、大义店村冰雹会、清苑绣球龙灯、九曲黄河阵灯、后土文化、定兴黄金台、西路老调、白洋淀布艺、造船手工技艺、白洋淀面塑、同口村音乐会、延福屯音乐会、跃进吹歌、圈头村少林会、八趟掩手、擎歌、丧葬习俗,市级项目是:曲阳石雕、子位吹歌、高洛音乐会、雄县古乐、燕子古乐、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易县东韩村拾幡音乐会、徐水舞狮、保定老调、哈哈腔、定州秧歌戏、定瓷传统烧制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鹰爪翻子拳、安国药市、白沟泥塑、易县摆字龙灯、横岐调、贤寓调、高阳河西村昆曲、高阳民间染织技艺、十不闲、花鼓落子、绞胎瓷制作技艺、芦苇工艺画制作技艺、槐茂酱菜制作技艺、刘伶醉酿酒酿造技艺、直隶官府菜系烹饪技艺、蠡县二踢脚制作技艺、涞水踢球、府内派传统杨氏太极拳、大义店村冰雹会、清苑绣球龙灯、九曲黄河阵灯、后土文化、定兴黄金台、西路老调、白洋淀布艺、造船手工技艺、白洋淀面塑、同口村音乐会、延福屯音乐会、跃进吹歌、圈头村少林会、八趟掩手、擎歌、丧葬习俗、张长明雕刻艺术、涞源剪纸、南虎贲驿村南乐会、闫各庄村吵子会、石辛庄村民间古典音乐会、安国吹歌、曲阳吹歌、花张蒙道教音乐、清苑河西钹、安新舞狮、满城寸跷、邢邑花会、架鼓、通州灯会、地平跷、新颖调、上四调、高腔戏、高阳民间染织技艺、唐县铜铸珐琅手工制作技艺、糖人画传统吹制技艺、驴肉(火烧)制作技艺、戳脚、钢叉会、火叉、飞叉、鼎棋、少林大八步、安国药膳、万宝堂药店。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蔡玉润、张占元、王兰荣、裘印昌、王利忠、邹洪利、卢进桥、甄彦苍、王贯英、辛秋花、王如海、夏老肥、刘勤、陈正耀、陈文增,省级项目传承人是邹洪利、王贯英、辛秋花、王如海、夏老肥、刘勤、陈正耀、陈文增、梁连起、李仲生、安荣杰、卢进桥、甄彦苍、刘晓梅、郭子君、王兰荣、裘印昌、史军平、陈增树、李永强、蔡玉润、单玉田、侯国军、张占民、赵保垣、周淑琴、王振水、王利忠、张占元、张彦同、张保军。定州市子位吹歌艺术学校、河北金牛制药有限公司、定州市国军秧歌艺术团、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被列为保护基地。
(三)初步建立了一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
我市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普查队伍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尽管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培养了一批民间艺术普查骨干,但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面广的特征,还是需要培养一大批新的普查员队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普查工作开展以前大部分文化馆、站业务干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一知半解水平,许多老同志尽管多年前搞过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以及文化资源普查,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范围、要求却知之甚少,对新加入的普查人员来说更是如此。普查不仅任务重、工作量大,而且要求高、标准细,许多项目调查都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完成,所有资料都要使用电脑操作。因此,这次普查对新老同志来说,从知识结构到工作强度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涌现出许多催人奋进、令人尊敬的感人事迹。通过三次全市培训,数次辅导、指导,我市初步建立了一支以市、县两级文化机构业务干部为主干,镇、乡文化站人员为基础,社会协办员为补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
二、基本做法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的特点概括为“五个有”:一是普查工作有力度。全市所辖各县(市区)投入骨干300余人,投入普查经费50万元,购置普查设备100余件;二是普查范围有宽度。共涉及17个门类,100多个种类,几乎涵盖保定全部农耕文明;三是普查对象有广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摸排和调查,基本做到了种类、线索、艺人、村镇“四不漏”;四是普查内容有深度。对普查项目特别是重点调查项目,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照片等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记录,如实反映原貌,力争不走样;五是普查声势有强度,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大造普查声势,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具体体现在:
1、发挥政府主导,建立健全机制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全省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2005年,我市成立了以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文化局副局长、群艺馆馆长为副组长的非物质文化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市群艺馆部分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总体部署指导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2006年,在市群艺馆设置了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明确了兼职人员,申请了专项经费,购置了专业设备。相关机制的建立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工作运行机制,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在三次大的普查中,我市均召开专题会议,下发文件,明确要求,有效地动员部署,普查期间市县(市、区)各级领导深入普查第一线开展调研和督查工作,并适时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查找不足。普查后均出台文件、信息、总结普查经验,表彰先进、批评落后,解决普查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确保普查质量和进度。
2、加强队伍建设,注重传承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搞好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我市首先在成立“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基础上三次召开全市普查工作辅导班,培训普查人员,通过培训提高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队伍的素质。25个县市区均选派了专人,专职或兼职从事普查工作,基本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普查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并利用多方资源,壮大队伍力量、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才能完成,因此各县(市、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和吸收各方面力量,发挥老艺人、老教师、老干部、老村民及热心非遗保护的有志之士参与普查或提供线索。在普查中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切实落实普查经费,确保普查工作之需。在各级政府重视和文化部门积极争取下,财政部门在普查经费及设备保障方面给与了大力支持,仅保定市财政自2005年至今共投入非遗普查经费近50万元,保证提高和加快了保定非遗普查的工作效率和进度。
3、营造舆论强势,宣传深入人心
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非遗普查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普查的良好氛围。一是抓住每年“文化遗产日”活动,办展览、印传单、挂条幅,特别是利用“彩色周末”、“社区艺术节”等活动,请国家、省级非遗项目上台展示。二是通过媒体宣传介绍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保定日报》、《保定晚报》先后开辟专栏介绍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定文化网也开辟专栏介绍项目与传承人,并将非遗普查工作进度与成果及时报道、介绍。《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手册》、《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制作样本》及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研及解析文章也及时上网,既为全市非物质遗产普查工作提供了业务指导,又为非遗普查宣传工作提供了平台。
三、后续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旨在摸清资源家底,重在后续保护,关键在活态传承。面对我市四年来硕果累累的非遗普查成果,就是要抓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督导验收的契机,采取扎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强化非遗普查后续保护和环境传承工作,优化文化生态环境,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中的积极作用。
1、制定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保护规划。拟由市政府出台《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推进计划和保障措施,建立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拟于2010年完成规划制定工作。
2、规划一批重点非遗项目。对普查中新发现和挖掘的 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等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且普查资料完备的非遗项目,保定市要积极的评审和申报。
3、编制名录图典籍规范名录档案。为记录、宣传、展示和弘扬我市丰富的文化遗产,保存非物质遗产的珍贵史料,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保定市在规范档案名录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图典》。对我市国家、省、市级非物质保护项目,按类别将其突出的历史源流、传承脉络、表现内容、表达形式及风格价值,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予以集中介绍。
4、出台一项政策补贴制度。比照国家、省对非遗项目传承人补贴制度,积极争取建立《保定市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补贴制度》。建立传承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鼓励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发展。解除其后顾之忧。
5 、建设一批非遗保护基地及场馆。与文物保护要建立市、县级博物馆同样道理,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存放和展示之地,对那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和实物进行妥善保管和展示宣传。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三年之内建成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并建立国家、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保护基地。
6、编纂一套非遗项目保护丛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列体、统一设计、统一出版的要求,依据保定各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汇编,力争于2011年出版《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丛书),力求容知识性、通俗性、审美性、权威性、普及性于一体,系统、全面的反映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成果,弘扬保定优秀传统文化。
7、掀起一场非遗保护宣传运动。继续利用多媒体多方式开展非遗保护宣传活动,并在非遗保护中避免“重申报、轻保护”“重普查、轻传承”的倾向和现象。珍惜成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构筑保护利用平台。开展主题性展演活动,以文字、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共兴国粹,拯救文化。
四、存在不足
我市与其他兄弟市一样存在着经费不足、人员短缺等因素。特别是2007年“三年大变样”、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受到拆迁的因素,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直至目前,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尚未有专职人员和场地,档案规范工作仍需时间和人力修复,更不用说展示。目前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认真总结4月21日至4月24日对全市所辖各县(市、区)普查、巡查、督导,及6月13日全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省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总结普查,全面摸清家底,规范名录申报,严格论证评审,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参与,巩固保护成果,弘扬优秀遗产,力求使我市非遗普查及保护工作列为省兄弟市前列。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并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全社会都在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下,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全面的抓好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把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刘正 殷冲